本站为第三方网站  国考报名时间
您的当前位置:东北吉林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公务员申论试题

2017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考生回忆版)

发布:2022-03-18 13:37:17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 2017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考生回忆版)节选

  节选部分材料:孔子在《论语》中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进而指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吴亦为之”等。该论述体现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获取财富是人之本性,并不是只要仁义而不要利欲,“义”和“利”并不冲突;二是财富的正义性,财富的获取必须有正当合法的途径,符合“义”的原则,先“义”而后“利”。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进一步阐述了利欲与仁义的关系,认为君子即使在财富缺乏的情况下,依然要恪守礼法,坚持仁义。

  春秋以降,在先秦大儒义利观的基础上,后事诸贤不断深入阐释义利关系,从董仲舒的“正谊明道”学说到宋明理学的“存理去欲”思想,不仅进一步传承与发扬了先秦儒家思想,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待财富的思维理念与行为方式。后世越千年,虽然在儒家“重义轻利”思想外,“利先于义”“以利促义”等主张亦在不同时期一度盛行,但始终未能撼动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以“重义轻利”为主导的中国传统财富观,历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饱含着中国特殊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底蕴,闪耀着中国哲学智慧的光芒。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财富观,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对构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型财富观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
 
\ 2017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考生回忆版)获取

\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3 http://www.jlgw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34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